治国安邦,重在基层。良好的基层社会治理不仅是群众安居乐业、社会安定有序的基础,更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。近年来,全市各地坚持以党建引领,积极探索创新基层治理模式,以一项项暖民心、解民忧的务实举措,解锁百姓幸福密码,彰显了治理的精细化,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。
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《决定》提出,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、法治、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,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。党建引领是基层治理的“定盘星”。全市各级党组织书记“挂帅”领办基层治理项目,聚焦群众牵肠挂肚的民生大事、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,围绕小区物业管理、网格化服务、议事协商、民声呼应、民生服务、矛盾纠纷化解等方面,解决了一批急难愁盼问题,以民生“小切口”撬动基层“大治理”,不断把党的政治优势、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。
群众盼的事,就是我们要干的事。无论是村容村貌的改善,还是小区物业管理水平的提升;无论是组建“五老调解团”帮助群众化解矛盾纠纷,还是成立“红娘驿站”倡导移风易俗新风尚,无不精准对接群众期盼、回应民生需求,提升了群众生活幸福指数,赢得了群众的认可与支持。与此同时,各地还紧密结合实际,以“干群夜话”“围楼夜话”“小区会客厅”“邻里议事亭”等多种形式,畅通群众意见和诉求表达渠道,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治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,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。
悠悠万事,民生为大。基层治理一头连着千家万户的所思所盼,一头连着党和政府的初心使命。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,把服务群众、造福群众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,多看“万家灯火”、多问“柴米油盐”、多谈“家长里短”,精准高效解决群众多元化的利益诉求,时时处处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,千方百计办好千头万绪的治理之事,以党建“绣花针”,穿起基层治理“千条线”,织就幸福生活新画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