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报讯(通讯员 张祖北)日前,萧县组织召开萧县籍企业家“爱家乡助发展”座谈会,号召在外企业家和商协会代表争做征战商场的“领航人”、家乡发展的“合伙人”、反哺桑梓的“公益人”,携手共执如椽巨笔,以赤子之心为墨,以家乡热土为卷,共绘“学习先进、对标沛县、跨越千亿”新蓝图。此次会议是该县聚纳、用好本地人才,促进县域经济发展、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具体举措之一。
近年来,萧县把加强乡土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,着力在“回引、育强、用好”上下功夫,锻造一支懂技术、善经营、会管理、能带动发展的乡土人才队伍,为全面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新动能。
强回引重管理,建立乡土人才“蓄水池”。该县紧扣县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,深入实施“雁归萧县”工程,扎实开展“人才返乡·接您回家”活动,2024年开通就业直通车,从西安、苏州等地接回返乡人员536名;适时举办“春风行动”系列招聘会,联合113家企业提供1.35万个岗位,吸引4143名求职者参与,现场达成就业意向1304人。畅通外出人才回流渠道,巧妙利用春节、清明等时机召开返乡创业代表座谈会,通过乡情、亲情、友情感召,劝募引导新型农民(新乡贤)返乡创业,有力推动人才回归、资金回流、项目回迁、智力回哺。同时加强优秀乡土人才精细化管理,对种植养殖能手、能工巧匠、民间艺人、经营能人等各类“土专家”“田秀才”进行详细登记造册,构建“县级乡土人才服务总站—镇级乡土人才服务分站—产业层面技术服务团队”网格管理体系,动态建立乡土人才信息库。目前,已掌握各类乡土人才5700余人。
强培训提素质,构建乡土人才“强磁场”。针对不同人才类型和产业需求,积极依托远程教育站点、县委党校等平台,以“课堂+实训+微信”模式,有序开展包括高素质农民培育、特色种植技术、电商运营等专题培训在内的“菜单式”培训,提升乡土人才技能水平和创新能力。同时整合“土专家”“田秀才”资源,按需提供技术支持和产业指导;与安徽农业大学、省农科院等机构合作,组建农技服务团队26支,开展“专家下基层”活动,解决生产难题并推广新技术,提升乡土人才科学素养,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。2024年以来,开展高素质农民、特色种植、乡土工匠等技能培训23场次,培训1800余人。
强激励树典型,打造乡土人才“新高地”。持续优化乡土人才建设生态,出台《关于加强本土人才队伍培养激励的实施办法》,强化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,拓宽人才上升渠道,树立“有为才有位”鲜明导向,选聘优秀村干部为事业单位人员,并将政治素质高、带富能力强、群众反响好的优秀乡土人才,优先推荐为村级后备干部培养人选;充分发挥优秀人才在产业发展、增收致富等方面的引领带动作用,大力选树典型,积极宣传优秀乡土人才先进事迹,有效激发乡土人才干事创业活力,营造爱才重才浓厚氛围。加大对乡土人才在生产经营、创业方面的扶持和激励力度,以村级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为契机,鼓励和引导乡土人才带着技能或资金入股村级合作社,争取农业产业性补贴,让乡土人才在助力家乡发展中实现自我价值,共享发展红利。强化双向对接需求,围绕辣椒、葡萄、羊肚菌等“七彩农业”,建立镇村“需求清单”、乡土人才“服务清单”,打造镇村“吹哨”、部门“派单”、人才“报到”服务模式。2024年以来,该县13支农技服务队开展技术帮扶82场次,打通农技服务进村入户“最后一公里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