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来,帕金森病已成为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的第二大神经退行性疾病。近日,记者采访了市立医院神经内科四病区医生朱啸巍,请她解读关于帕金森病的四大常见误解,看看你中招了吗?
误区一:帕金森病只是手抖的疾病。错!朱啸巍介绍,手抖是帕金森病常见且典型的症状之一,但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会出现。约30%的患者早期可能没有手抖,一些患者以动作迟缓、易摔倒、肌肉僵硬为主要表现,还有人会出现嗅觉减退、便秘、抑郁、失眠等非运动症状。
误区二:只有老年人才会得帕金森病。错!朱啸巍解释,虽然多数患者会在60岁之后发病,但也有约5%到10%的患者会在40岁之前发病,被称为“早发性帕金森病”。甚至有极少数病人在青少年时期发病,这可能与遗传有关。
误区三:只有药物可以治疗帕金森病。错!朱啸巍表示,即使在药物疗效下降的情况下,目前仍有许多手段可以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症状。如神经调控治疗、康复训练等。
误区四:帕金森病患者应减少运动以节省体力。错!朱啸巍建议,适度运动,如太极、瑜伽、步态训练等可延缓帕金森病的病情进展。研究表明,规律运动可能对神经保护有潜在益处。
在此,朱啸巍也提醒广大市民,当出现动作迟缓、写字变小、嗅觉减退等疑似帕金森病症状时,应及时到神经内科就诊,以便尽早明确病因、规范治疗,避免因延误就医而导致病情加重或错过早期干预的黄金时期。
■ 本报记者 秦雨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