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是日,欢迎访问拂晓报社数字报刊平台

返回拂晓新闻网    返回数字报首页

04月16日第04版:今日泗州

版权声明:凡来源《拂晓报》数字报纸上的所有文字、图片等稿件,版权均属拂晓报社所有。任何媒体、网站或个人在转载、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,需严格注明新闻原始来源及作者名称,否则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。

城乡融合“铺坦途” 振兴乡村“加速度”

晨曦初露,俯瞰泗县大地,一条条纵横交错、畅联城乡的农村公路如丝带般延伸,一辆辆新能源公交车穿梭于村庄与城区,道路两侧的现代农业产业园、电商物流中心、乡村旅游景点次第展开。

从“出门一脚泥”到“抬脚上公交”,从“产业路难行”到“大道通四方”,泗县正以城乡客运一体化和路网升级为笔,在皖北大地上绘就一幅交通先行、融合共生的振兴画卷。

“现在进城看病再不用折腾了,手机一查就能坐上直达医院的专线车!”近日,在草沟镇草沟街公交站台,村民韩秀华点开“泗县公交”App,实时显示的车辆到站信息让她倍感安心。

这样的变化,源于泗县2021年启动的全域公交化改革。投入100余辆新能源车,开通178个行政村线路,日均超800班次编织成“镇镇通公交、村村有站点”的普惠网络。票价降幅最高达50%,通勤时长缩短40%。

智慧化改造让传统客运焕发新生,更值得称道的是“动态响应”机制。每年3月底到4月初,是大庄镇小宋梨园的盛花期,泗县公交专门开通“最美赏花公交线路”,将游客直接送到景区门口,这种“按需定制”的服务模式,使城乡日均客运量突破2万人次,较改造前增长3倍。

城乡融合,交通先行。近年来,泗县政府累计投入8亿元实施“全域公交”工程,新开通8条城乡公交线路,构建起以城区为中心、乡镇为节点、建制村为终端的“30分钟交通圈”。智慧公交系统实时显示车辆位置,手机扫码支付、老年卡优惠等便民措施,让30万农村群众享受到了“出门有路、抬脚上车”的便利。

如果说公交网络是城乡融合的“毛细血管”,那么路网改造就是打通发展的“任督二脉”。

在屏山镇老山村,去年6月份竣工的上山公路成为网红打卡点,蜿蜒的沥青路面与青山绿水相映成趣。“这条路不仅漂亮,还装了太阳能路灯和智能监测系统。”老山村村党支部书记赵善乐指着路侧5G基站介绍,道路升级带动了数字乡村建设,现在村里直播卖货、远程医疗都成了常态。

泗县还创新实施“微循环”畅通工程,在28个行政村试点开通预约响应式班车,为偏远村组配置共享电单车;建设14个镇综合运输服务站,整合快递、供销、邮政等功能;改造危桥15座,安装安全护栏350余公里。截至目前,农村公路优良路率提升至99.56%,群众出行满意度达100%。

在交通动脉的串联下,城乡要素流动明显提速。墩集镇草莓种植基地通过公交专线,将鲜果运输时间压缩至40分钟;大路口镇山芋粉丝加工区依托物流公交,实现电商订单“当日达”;大庄镇小宋梨园旅游专线周末客流增长300%。县交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,城乡客运日均人流量较改造前增长4倍,带动沿线新增农家乐87家、村级电商服务站42个。

快递进村一头连接着消费品下乡进村,另一头则是连接着村民们增收致富的“新路子”。这几天,在泗县北关火车站旁的一家物流园,一辆辆物流车正在把站内的快递物品送往各个乡村物流点。而在村级物流节点,村民们则耐心排队等待取件。

近年来,泗县聚焦畅通消费品下乡进村、农产品出村进城双向流通渠道建设,采取邮快合作模式实现多渠道配送。原来偏远乡村的民营快递从县寄递物流共配中心配送到乡镇,再到村民手中,至少需要3天,现在由邮政企业直接送到村,时间缩短了一半。

泗县以建设“四好农村路”为基础,外通内联、通村畅乡,不仅带动了产业兴旺,也为百姓增收致富,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。截至目前,泗县已建成县级物流节点3个,乡镇级物流节点15个;村级物流节点已设点位168个,月均邮件量0.6万件。

■通讯员 王宝林

版权所有: 拂晓新闻网 All Rights Reserved   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

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:34120180006皖ICP备09024216号-1皖公网安备34130202000028号

地址:宿州市纺织路拂晓报社   邮编:234000

www.zgfxnews.com copyright © 2009 - 202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