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上接1版)目前,全县拥有画廊200多家,规模以上文化企业18家,每年书画市场交易约8万件(幅),年销售收入超1亿元。
从“桃花笔会”到“文旅强县”,萧县这片土地正以“人一之我十之”的劲头深入践行总书记的殷殷嘱托。当农民执起画笔、当桃林变成画廊、当传统邂逅创新,一幅“艺旅融合、城乡共美”的现代化新画卷,正在皖北大地徐徐展开。
采访札记:
翰墨绘新卷 文旅促振兴
4月3日,刘套镇第33届“桃花笔会”如期举行,百名书画家挥毫泼墨,以“锦绣桃园启新程,诗画乡村绘振兴”为主题,将乡村振兴的愿景融入笔端,勾勒出一幅文旅融合的鲜活画卷。这场走过90年历史的“桃花笔会”,不仅成为皖苏鲁豫四省书画界的文化盛会,更见证了萧县以文塑旅、以旅彰文的创新探索。
刘套镇素有“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”美誉,书画传统深植乡土,从萧龙士、郑正等名家引领的农民书画院,到如今培育出50余名国家级、省级书画协会会员,这里人人执笔、户户丹青的盛景,成为文旅融合的独特底色。近年来,刘套镇以“桃花笔会”为平台,创新推出“桃文化”主题创作、非遗展演、汉服游园等活动,让传统书画“破圈”传播。
萧县更以“文化+”战略开辟发展新赛道,依托全县书画人才基础,打造“创作-装裱-展销”全链条产业,推进圣泉水墨古镇、画家村文旅融合等项目建设,将书画元素嵌入乡村旅游,培育出200余家画廊和18家规模以上文化企业,年销售收入超1亿元。通过“龙河艺术空间”等平台联动长三角书画市场,依托“七彩农业”打造葡堤原乡等农旅融合基地,构建起“书画牵引、多业并举”的文旅生态。2024年,全县接待游客606万人次,旅游总收入达44.8亿元,数据背后是文化与产业深度耦合的创新实践。
桃花岁岁开,笔意年年新。从刘套镇的墨香桃韵到全县域的文旅图景,萧县正以文化为笔、以产业为墨,在皖北大地上书写着“牢记嘱托感恩奋进”的时代答卷。当书画长卷遇见乡村振兴,我们看到的不只是桃红柳绿的春色,更是一个县域文旅融合发展的生动注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