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是日,欢迎访问拂晓报社数字报刊平台

返回拂晓新闻网    返回数字报首页

04月08日第02版:综合新闻

版权声明:凡来源《拂晓报》数字报纸上的所有文字、图片等稿件,版权均属拂晓报社所有。任何媒体、网站或个人在转载、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,需严格注明新闻原始来源及作者名称,否则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。

打造传承阵地 融入重大活动 壮大特色产业

萧县大力推动非遗历久弥新

本报讯(通讯员 张祖北)近年来,萧县围绕加快文化强县建设目标,持续深化非遗对赓续历史文脉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、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的认识,全力推动非遗规范化保护、系统性传承、创新性发展,激活萧县非遗在新时代的生命力,让非遗历久弥新、熠熠生辉。目前,该县共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项、省级7项、市级19项、县级211项。

打造传承阵地,展现非遗魅力底蕴。建立非遗传习基地。积极依托全县丰富非遗资源,大力实施非遗保护传承阵地建设工程,先后建成非遗公园、县文化馆、伏羊宴加工技艺、萧县麦秸画技艺4个非遗传习基地;在非遗公园内精心设计萧县坠子、萧县石刻、渔鼓道情、鞭打芦花、萧县书画等非遗主题雕塑,集中展示萧县特有的文化内涵;定期开展非遗技艺培训,创造性传承县域优秀文化。拓展数字化平台。通过非遗影像记录、线上非遗集市及直播展演,构建“实体+云端”传承网络。扎实推进校园传承工程。开展“非遗进校园”活动,指导各校依托本地资源设立校园非遗课程,举办非遗进校园活动。

融入重大活动,彰显非遗时代价值。紧抓春节、文化和自然遗产日、“伏羊美食文化节”“葡萄采摘节”“十月古会”等重大节点,举办各种民俗节庆活动,以展演、出售非遗产品等形式,推介萧县非遗项目,推动民俗文化从历史场景向现代生活转化。坚持“溯源、寻根、凝心、铸魂”文化定位,深挖非遗资源,创新制作非遗作品,积极参与县域外各种展示活动,不断提升渔鼓道情、萧县书画、萧县剪纸等文化项目的知名度,大力弘扬萧县优秀传统文化。其中,萧县剪纸、萧县书画等多次在央视精彩播映,广受赞誉;渔鼓道情非遗表演多次在省级以上平台精彩亮相,展示非遗魅力,呈现萧县文旅的高光时刻。

壮大特色产业,助力赋能乡村振兴。聚焦中心、服务大局,通过力促非遗消费、大抓工坊建设、培养非遗网红,推动“小工坊”成为“大产业”。大力开展“文化和自然遗产日”促消费活动,在办好“萧县伏羊文化节”“萧县书画艺术节”等品牌活动的同时,带动萧县非遗产品热销。设立非遗工坊4家,全部实现线上和线下同步销售。加强文旅融合开发,以皇藏峪景区、水墨圣泉古镇为载体,植入非遗展演、民俗体验等业态,打造“非遗+旅游”产业链;强化产品创新转化,鼓励非遗技艺与现代设计结合,开发文创产品,并通过非遗集市、电商平台等扩大市场渗透。

版权所有: 拂晓新闻网 All Rights Reserved   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

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:34120180006皖ICP备09024216号-1皖公网安备34130202000028号

地址:宿州市纺织路拂晓报社   邮编:234000

www.zgfxnews.com copyright © 2009 - 202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