□陈德凡
在县城里书画群体可谓之小众,而优秀者往往十数或至数十人,故相交相知乃寻常之事。我与儒堂相交算来已二十余载,无论其做人、从艺,公允议之,当非妄言。
儒堂能在砀山“最高学府”——砀山中学任教,本就是教师队伍中翘楚之辈,因其在学界积累的业绩和威望,先后被两次推举为宿州市政协委员和民建画院砀山分院院长。作为艺术界的人士代表,反映其在艺术界的影响和人们对其艺术成就的认可。
儒堂是一个能够静下来学习和研究的人,时至今日依然在美术创作以及相关联系学科探索不止,对其画外功夫之提升大有裨益,是其文人画风形成必要之条件。
画有贵、雅、逸、静之四气,画者能入其一二者即谓之不俗,儒堂之作雅静中有逸气,无关技艺,其品已甚是超然。况其各画科皆着意浸润,其尤善人物花鸟,作为正规学院出身的他所谓格物摹写之技早已精纯。
就其主题创作而言,虽为题材和形式所囿,腾挪之间亦见笔性,鸿篇巨制也不失尚意精神。相较于拷贝描摹,复制照片,作品乍看精细入微,实与中国绘画之格物精神相悖者之流实云泥之分。其花鸟之作,欣欣然,盎盎然,点景之物顾盼意趣横生,此乃画者之天分也。
儒堂以数十年之学养贯之于绘画之中,贵在雅静之气十足,设色淡雅中显见润泽饱和之韵,更兼含蓄中显见热烈而不违和,实则以学养画也,此境不是学养性画家,则难之难也!
画者之为,贵在纯粹,精技与多思,积尘为油,蜕变可也!正所谓“废纸三千成一得”,此一得需画家辛勤探索,故儒堂仍需汲古掇今,多思和大量的肌肉训练,藉此获得笔墨语言和艺术理念的升华。若此,成就一文人画家堪堪可期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