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提高全社会对唐氏综合征的认知和关注,日前,记者采访市立医院产科主治医师王品,请她详解唐氏综合征的预防要点。
据王品介绍,唐氏综合征(又称21-三体综合征)是因胎儿第21号染色体多出一条而引发的先天性疾病。患儿通常表现为智力障碍、特殊面容(如眼距宽、鼻梁低平)、先天性心脏病、肌张力低下等症状,且需要终身照护。目前,临床常用的检查方法有四种:一是唐氏筛查,适用于孕15-20周+6天,最佳时间为孕16-18周,检出率只有60%-80%,临界风险或高风险孕妇需进一步进行遗传咨询及诊断;二是无创DNA检测,适用于孕12-25周,临床上推荐孕14-18周检查,检出率可达95%以上,筛查高风险者需进一步产前诊断;三是产前超声软指标筛查,如NT(胎儿颈项透明层)增厚(≥2.5mm)、鼻骨短小或缺如、室间隔缺损、三尖瓣返流、侧脑室增宽、肱骨短、股骨短等,均提示唐氏综合征高风险,需进一步进行产前诊断;四是染色体核型分析,是目前唐氏综合征产前诊断的“金标准”。
王品特别提醒,有七类人群属于高危人群,应加强孕期筛查:一是高龄孕妇(预产期年龄≥35岁),年龄越大,生育唐氏综合征患儿的风险越高;二是有家族遗传史者,由于染色体遗传问题,生育唐氏综合征患儿的概率会较高;三是曾生育过唐氏综合征患儿的孕妇,再次生育唐氏综合征患儿的风险会增大;四是存在染色体易位的夫妻,其子女患唐氏综合征的风险也会增加;五是有不良孕产史者,包括死胎、新生儿死亡、畸胎或染色体异常儿分娩史等,可能增加生育唐氏综合征患儿的风险;六是孕期接触致畸物质的孕妇,如接触放射性物质、化学毒物等,可能影响胎儿染色体的物质,会增加生育唐氏综合征患儿的风险;七是病毒感染的孕妇,孕期感染某些病毒,如风疹病毒、巨细胞病毒等,可能导致胎儿染色体异常,从而增加生育唐氏综合征患儿的风险。
■ 本报记者 秦雨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