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是日,欢迎访问拂晓报社数字报刊平台

返回拂晓新闻网    返回数字报首页

04月01日第06版:健康有约

版权声明:凡来源《拂晓报》数字报纸上的所有文字、图片等稿件,版权均属拂晓报社所有。任何媒体、网站或个人在转载、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,需严格注明新闻原始来源及作者名称,否则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。

市第一人民医院:医患同心共筑健康路

连日来,市第一人民医院陆续收到病人送来的多面锦旗,这锦旗背后是一个个温暖人心的医患故事,不仅见证了医护人员的仁心仁术,也诉说着患者康复后的感恩之情,让这个春天更加温暖。

眼科:温馨服务点亮希望之光

日前,患者殷某因右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、双眼2型糖尿病性视网膜增厚型视网膜病、双眼玻璃体切除术后以及2型糖尿病肾病V期等多种病症,生活陷入黑暗,内心焦虑万分。入院后,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医护团队迅速行动,为殷某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。

考虑到患者思想压力大,眼科护士长尹翠玲带领护士们主动与殷某及其家属耐心沟通,用温暖的话语和专业的态度逐渐打开了患者的心结。床位医生及责任护士精心安排各项检查,在治疗过程中采用人性化护理服务,不仅按时为患者应用眼药水、确保口服药看服到口,还时刻关注患者防摔倒、眼部清洁以及饮食调理等细节。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,殷某积极配合治疗,病情逐渐好转。出院时,殷某将一面绣有“医德暖心尽职尽责,护理体贴仁爱天使”的锦旗送到医护人员手中,表达了深深的感激之情。

心内一科:仁心仁术守护患者健康

“感谢心内一科医生和护士们的精心治疗和护理,我的母亲康复出院了。”日前,在心内一科住院部,患者张女士的女儿激动地紧握医生和护士的手,送上鲜花和锦旗。

89岁的张女士胸闷、气喘两年多,近期病情加重,经检查确诊为“急性左心衰竭、肺部感染”,入住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一科治疗。考虑到患者的病情,心内一科将张女士的床位安排在离护士站最近的心内科监护室,从而方便照顾。查房时,心内一科医生李奎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,用精湛的医术帮助患者与病痛顽强抗争。心内一科护士们的服务耐心且细致,让张女士及家人倍感温馨。经过10余天的治疗,张女士康复出院。

心内二科:生死时速见证重生

近日,心内二科收到一面印有“起死回生,终身感恩”的锦旗,简短的话语,表达了患者病情的凶险及对医护人员的感激之情。

几天前,患者刘先生突然感到心慌胸闷,被送到市第一人民医院检查。心电图提示其室上性心动过速,心率高达160多次/分钟。床位医生张艳莹紧急给予药物复律,随后患者转为窦性心律。次日,患者病情突变,突发胸闷憋喘,心率、血压骤然下降。危急时刻,心内二科主任姚鹏带领值班医生陆成成和武冰琳迅速做出专业处理。经过半个多小时的紧急抢救,患者病情终于趋于平稳。刘先生感慨地说:“刚才我真的感觉自己不行了,现在活过来了!”经过几天的住院治疗,刘先生康复出院。

骨一科:“5G+机器人”助力患者康复

68岁的盛先生被高速行驶的摩托车撞倒,腰部剧烈疼痛,无法站立、行走,经检查显示为腰椎压缩性骨折。由于患者年纪偏大,且伴有骨质疏松,传统手术风险较高,恢复时间也较长,家属陷入两难。

“我院与国内各大医院建立远程协作关系,推出‘5G+网络机器人’辅助手术技术,通过5G网络实现远程手术指导,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精准性。”骨一科主任李强向盛先生的家属推荐。在详细了解手术方案后,盛先生和家人接受了这一创新技术治疗。手术当天,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主任申才良教授通过5G网络远程连接市第一人民医院手术室,实时指导手术操作。在申才良教授的指导下,李强带领团队利用网络机器人辅助系统,精准定位骨折部位,通过微创技术成功完成手术。术后不到一小时,患者疼痛明显缓解,当天下午就下床活动了。手术的成功,让患者重获健康,患者家属对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医疗质量连连称赞。

■ 本报记者 庞瑞莲

版权所有: 拂晓新闻网 All Rights Reserved   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

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:34120180006皖ICP备09024216号-1皖公网安备34130202000028号

地址:宿州市纺织路拂晓报社   邮编:234000

www.zgfxnews.com copyright © 2009 - 202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