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是日,欢迎访问拂晓报社数字报刊平台

返回拂晓新闻网    返回数字报首页

04月01日第04版:魅力灵璧

版权声明:凡来源《拂晓报》数字报纸上的所有文字、图片等稿件,版权均属拂晓报社所有。任何媒体、网站或个人在转载、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,需严格注明新闻原始来源及作者名称,否则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。

不负好时节 共绘“春耕图”

——灵璧县春季农业生产工作侧记

大地回春,农事渐起。随着气温逐渐回升,春季田间管理进入关键时期。连日来,灵璧县坚持抓田管、提标准、强服务、夺高产的原则,打好春耕生产“第一仗”。农资企业,开足马力、稳产保供;农机大院,检修保养、护航春耕;田间地头,机声隆隆、播种繁忙。从广袤田间到设施种植基地,广大农民繁忙的身影为春耕按下“加速键”,一幅幅生机勃勃的“春耕图”徐徐展开。

为做好春季返青后的田间管护工作,确保今年夏粮再获丰收,灵璧县农业部门指导广大农户,抓住有利气候条件及早实施浇水、施肥和防治病虫害等增产增收措施。截至目前,全县冬小麦春浇面积达30万亩,施肥面积120万亩,除草面积175万亩,防治病虫害面积50万亩。

“三措并举”服务全链条

“微雨众卉新,一雷惊蛰始,田家几日闲,耕种从此起。”灵璧县坚持三项并举,加紧春耕备耕,不误农时、茬茬压实,藏粮于地、藏粮于技,夯实粮食安全根基。服务保障强支撑。开展“科技壮苗行动”,组织农技人员下沉一线包片指导,确保3月20日前技术培训到村到田。组织供销部门调运尿素1.2万吨、农药300吨,严查农资市场,守好春耕“保障线”。成立督导组3个,自3月5日起展开“驻点式”帮扶,现场解决田间管理难题。技术指导强实效。印发《小麦春季田管技术意见》,实行“一田一策”精准调控:对弱苗田“早追返青肥、促弱转壮”,对旺苗田“化控防倒伏、推迟施肥”;抢抓雨后窗口期,组织集中除草,同步防治纹枯病等病虫害,为夏粮丰收筑牢“防护网”。监测预警强基础。定期定点取样,动态跟踪主茎叶龄、次生根等指标,绘制全县苗情“数字图谱”,为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撑。

“四轮驱动”激发新活力

组织驱动,构建单产提升“大格局”。建立“1+4+N”推进体系,由分管县领导挂帅领导小组,组建4个技术专班,19个乡镇成立党政专班,将单产提升纳入网格化管理。通过“县抓示范片、镇建示范方、村设示范田”,2024年建成小麦百亩攻关田36个、千亩示范方18个,玉米大豆万亩片3个,带动全县小麦平均单产达556.51公斤,玉米突破500公斤大关,示范田单产领跑全省。

科技驱动,激活增产增效“新引擎”。实行县镇村“三级联动”农技推广模式,组织专家团队驻点指导,培养各镇技术骨干作为“田管家”,积极培育科技示范户,构建“专家进大户、大户带小户”的推广链条。聚焦关键技术突破,小麦推广“耕整播施压五位一体”等技术,示范田单产达667.6公斤;玉米应用“密植精准调控”“病虫草害绿色防控”等技术,最高亩产突破830公斤;大豆推行“症青综合防控”“密植精播”等高产技术,亩均株数达1.8万,单产提升11.5%。

设施驱动,筑牢现代农业“硬底盘”。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,新建高标准农田4.7万亩,配套建设排灌渠系60公里、机耕路30公里,打造“田成方、路相通、旱能灌、涝能排”的高产粮田。抢抓大规模设备更新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163个,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95.06%,实现“机器换人、效率倍增”。

绿色驱动,探索生态发展“新路径”。坚持防治结合,建立病虫害监测点8个,推广生物防治技术,玉米病虫损失率压降至3.8%。实施化肥农药“双减”行动,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0.2个百分点,实现“粮田”变“良田”。

多方发力共绘“春耕图”

俗话说:种田选好种,一垄顶两垄。灵璧县积极构建现代种业体系,持续开展粮油良种引育工程,优选高产优质抗逆新品种,依托示范基地推广良种应用,优化全县粮油品种布局。

种好粮、务好农,科技是“命脉”。灵璧县积极打造科技支撑平台,深化产学研合作攻关,研发绿色高效栽培技术,引导新型经营主体参与技术创新,提升生产科技含量。

春耕农忙正当时,不负农时不负春。下一步,灵璧县将进一步完善农田基础设施,加快高标准农田提标改造,健全水利路网配套设施,构建智慧农业管理系统,强化设施长效管护机制;延伸全产业链条。培育精深加工龙头企业,建设现代仓储物流体系,打造区域特色粮油品牌,推动产储加销一体化发展,提升产业综合效益和市场竞争力。

■ 本报记者 杨雪

版权所有: 拂晓新闻网 All Rights Reserved   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

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:34120180006皖ICP备09024216号-1皖公网安备34130202000028号

地址:宿州市纺织路拂晓报社   邮编:234000

www.zgfxnews.com copyright © 2009 - 202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