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报讯(通讯员 张祖北)近年来,萧县坚持将党建引领贯穿基层治理的全过程,把“书记领办基层治理项目”作为推进基层治理工作的重要抓手,不断完善“书记抓、抓书记”机制,大力促进基层治理提质增效。
聚焦治理难点,精准“选题”,确保项目实施有价值。该县各党(工)委书记和党组织书记结合落实“四下基层”要求,聚焦基层治理存在的难点堵点、群众关切的共性需求、久拖未决的疑难问题,通过召开座谈会、走访调研等方式,充分征求意见建议,对照基层治理项目分类,建立书记领办清单,顶格谋划、顶格协调、顶格推进,推动基层治理工作项目化、具体化,激发基层治理工作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。目前,该县共申报领办“书记领办基层治理项目”304个,包括小区治理、网格化服务管理、议事协商、民声呼应等11个大类。
坚持闭环管理,科学“析题”,确保项目推进有“效率”。实施“全周期”闭环管理,从项目敲定到具体举措落实,从规定完成时限到定期调度、现场督导、成效评估等制定一套完整的操作流程。在项目推进过程中,该县建立领导带动、横向协调、纵向推进的“一盘棋”工作机制,明确党组织书记作为项目“第一责任人”,要牵头制定实施方案、整合干部力量、成立项目专班、统筹推进项目实施;落实定期调度和“任务+清单式”管理制度,每月召开一次调度会、每季度组织一次现场会,及时分析研判解决存在问题,逐项目建立“方案(计划)、举措、责任、时限”四要素清单,切实解决一批制约发展的关键难题、民众关心的民生问题,不断提升民众的获得感、幸福感和满足感。
突出解决成效,精细“答题”,确保项目实施有“成果”。该县以项目实施是否“促进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双赢”“提升基层治理效能”“彰显党建引领作用”等为落脚点,坚持问题导向、需求导向、效果导向相结合,制订以“务实管用、示范引领、群众认可”为宗旨的项目验收标准,并通过实地评估、结项评审等方式,强化督查考核,确保“书记领办项目”有特色、有成效,着力解决群众“关键小事”,完善“党建+”融合机制,推动“书记领办项目”与经济发展、民生服务等中心工作结合,实现党建与业务同频共振。同时,重点考察在推进“书记领办项目”过程中是否建立长效治理机制,是否通过实施一个项目、解决一类问题、形成一套机制,着力推动基层治理从“应急式”向“常态化”转变。去年以来,该县先后创办“五老调解室”“红马甲小马扎”“银杏树下议事”等基层治理服务品牌,擦亮基层治理新底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