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全球范围内,痴呆症正以惊人的速度蔓延,而阿尔茨海默症(AD)作为最常见的痴呆类型,像一位冷酷的“记忆杀手”,无情地侵蚀着患者的记忆、认知乃至生活能力。带着对这一疾病的诸多疑问,记者采访了市立医院神经内科二病区主任宇辉。
据宇辉介绍,阿尔茨海默症是一种慢性神经退行性疾病,偏爱老年人群,且随着年龄增长,患病风险呈指数上升。它起病极为隐匿,早期仅表现为记忆力减退,不影响正常生活,所以容易被患者或家属忽略。随着病情发展,患者的语言、执行、定向、思维判断等功能也会慢慢衰退,还常伴有焦虑抑郁、精神行为异常,严重影响日常生活。其发病机制是脑内产生两种有害物质:β - 淀粉样蛋白(Aβ)过度聚集形成斑块,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形成神经纤维缠结。它们会破坏神经细胞,导致细胞死亡和脑萎缩,进而引发脑功能障碍。这两种物质不仅是诊断阿尔茨海默症的核心标记物,也是研发治疗药物的关键靶点。
对于患者及其家属最关心的治疗问题,宇辉指出,目前阿尔茨海默症尚无根治办法,但可通过综合治疗来缓解症状、延缓病情、提高生活质量,主要包括药物和非药物治疗。其中,药物治疗分为两类:一类是改善症状的对症药物,如多奈哌齐、美金刚可改善记忆和认知,利培酮、喹硫平能缓解精神症状;另一类是针对发病机制、清除脑内淀粉样蛋白的新药,如仑卡奈单抗和多奈单抗,可阻碍病情发展,不过仅适用于轻度认知损害和轻度痴呆患者,且费用高昂。非药物治疗则涵盖认知训练、物理治疗、控制危险因素和改善生活方式等多个方面。
“大家要关注脑健康,每年体检时别忘了评估大脑。”宇辉强调,阿尔茨海默症的预防是一项终生工程,越早越好。“我们需要提高对它的认知,积极预防,早发现早治疗,共同守护大脑健康。”
■ 本报记者 秦雨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