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在砀山县周寨镇孙集村,空气中弥漫着中药材特有的清香,药农曹广举种植的紫菀迎来了丰收,趁着晴好天气,他正组织工人加紧采收。工人们熟练地操作着农具,将成熟的中药材从地里挖出,动作娴熟,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。
“今年种了60亩中药材,收成特别好,价格也不错,估计能收入60多万元。”看着丰收的药材,曹广举喜上眉梢。
近年来,周寨镇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,将中药材种植作为特色农业发展的新方向,为农民增收和乡村经济注入新活力。
该镇制订专项措施,优选返乡能人,涵盖中药材种植等多个领域,并通过土地、用工等配套服务降低创业门槛,激发返乡人才积极性。
为保障中药材种植的科学性与可持续性,周寨镇依托科技特派员制度,推动技术下沉。多名科技特派员深入田间地头,为农民提供品种选育、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指导,助力中药材标准化种植管理。
目前,周寨镇中药材种植面积已达2000余亩,涵盖紫菀、丹参、赤芍、白芍、白术等多个品种。今年中药材总产量预计达到2000余吨,总产值将突破2000万元。
中药材产业的蓬勃发展,不仅让村民们的“钱袋子”鼓了起来,也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。从中药材种植、管护到采收等各个环节都吸纳了周边村民参与,人均增收2万元以上。
“在这里干活一天能挣100多块钱,离家近,能顾家,比出去打工强多了。”正在忙着将药材装袋的村民汪秋芝高兴地说。
随着中药材产业不断壮大,周寨镇中药材的知名度在行业内迅速传开,越来越多的外地客商慕名而来。亳州市客商崔磊磊正在把刚刚收获的紫菀装车,“周寨这边的中药材品质很好,我们每年都会来这里收购,这里的药材无论是外观还是药用成分含量都符合标准,收回去不愁销路。”崔磊磊说。
“我们将继续加大对特色农业的扶持力度,鼓励更多农户参与到药材种植中来,扩大种植规模,延伸产业链条,提升产品附加值,让药材种植成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、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。”周寨镇党委副书记梅志顺信心满满。
■文/本报记者 路杨 图/特约摄影 崔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