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报讯(通讯员 姚娜)近年来,埇桥区坚持把选派干部作为推动乡村振兴重要力量,通过聚焦选派、培育、管理三个关键环节,强化组织把关、能力提升、监督考核,推动选派干部管理工作提质增效。
聚焦选派,强化组织把关,确保人岗相适。按照“区级统筹、先定村、再定人”原则,结合全区各村实际情况,综合考虑资源禀赋、发展现状、产业基础等因素,通过“点穴式”派驻工作法,将80个选派村实际岗位需要与236名干部人选条件紧密“链”起来。第九批选派干部到村后,该区继续深入调研,结合选派第一书记工作室进行精准分析研判,共调整4名干部到4个选派村,最大限度实现供需对接、人岗相适。
聚焦培育,强化能力提升,增强履职本领。按照“缺什么、补什么”原则,紧盯选派干部调查研究能力、群众工作能力、抓落实能力等方面短板弱项,坚持分级分类开展乡村振兴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教育培训。2024年以来,组织驻村干部参加区乡两级培训60余次,累计培训700余人次。同时,常态化开展选派第一书记“擂台比武”活动,围绕建强村党组织、推进强村富民、提升治理水平等工作,通过“台上展成效、台下找差距”的方式,鼓励第一书记登台晒实绩、找不足、明措施,互学互鉴、比学赶超,实现以赛促学、以赛促干、以赛促进。截至目前,共开展第一书记工作室擂台比武20余次。
聚焦管理,强化监督考核,推动担当作为。由乡镇党委对选派干部全方位管理,严格落实选派干部驻村工作请销假、工作例会等日常管理制度,以纪律约束促进规范履职。埇桥区委组织部联合联席会议办公室成员单位采取电话联系、现场督查走访等方式,及时了解掌握选派干部在村工作实效。2024年以来,共开展督导检查18次,发现并整改问题30余个。将年度考核和日常工作开展情况相挂钩,实行区、镇、村三级考核,全面了解选派干部在村工作情况,广泛征求党员干部群众意见,综合确定考核等次。对考核优秀的选派干部,在选拔任用、职级晋升、评先评优等工作中优先考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