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是日,欢迎访问拂晓报社数字报刊平台

返回拂晓新闻网    返回数字报首页

02月21日第07版:焦点时评

版权声明:凡来源《拂晓报》数字报纸上的所有文字、图片等稿件,版权均属拂晓报社所有。任何媒体、网站或个人在转载、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,需严格注明新闻原始来源及作者名称,否则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。

把“藏粮于地、藏粮于技”落于希望的田野

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围绕全力抓好粮食生产这一首要任务,提出确保全国粮食产量保持在1.3万亿斤以上。要求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,强化藏粮于地、藏粮于技的物质基础,健全农民种粮挣钱得利、地方抓粮担责尽义的机制保障。实现这一总体目标,强化藏粮于地、藏粮于技,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立足本地实际,创造性地抓好落实,把这一重要精神落实到基层,落实在充满希望的田野上。

“藏粮于地”是抓好粮食生产的根本保障。把“藏粮于地”落到实处,既要稳住耕地面积,又要提升农田质量。为了确保每年全国粮食产量保持在1.3万亿斤以上,国家确定了18亿亩耕地的面积红线。

这两个总体目标在国家层面的文件上明确还是不够的,更重要的是必须一级一级地分解落实。在稳住耕地面积的同时,千方百计地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,提高农田质量,丰富耕地潜力,为攻单产、增总产提供强有力的保障。而提升农田质量的工作,不仅需要一级一级从本地实际出发,拿出具体措施,而且需要层层动员组织农民群众,做好具体落实工作。

“藏粮于技”是抓好粮食生产的最佳路径。把“藏粮于技”落到实处,既要求农业科技推广指导工作全覆盖、精准化,又要求一线种田农民争当农业科技的明白人、践行创新的领头雁。当农业发展进入新时代之后,增产增收路径不能再单纯依赖“庄稼一枝花,全靠肥当家”了,需要全面而精准地推广高科技,还需要在坚持从农业科技系统下派“特派员”“田保姆”制度的基础上,充分发挥无线网络优势,把增产粮食的“金点子”、新技术送给农民,送到田间。在当今种田农民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,要及时组织指导新型农民掌握新技术,争当科技明白人。尤其是经过土地流转后的种粮大户,更要率先掌握高新技术,带头践行,帮扶周边,做群众同高产、共致富的促进派。

诚然,对一号文件9个部分的部署都要认真落实,然而“全力抓好粮食生产”是这9个部分33条的第一条,对于一号文件“守底线、促振兴、强保障”的主旨,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。党的二十大提出,全面推进乡村振兴。纵观我国粮食生产发展的现状和趋势,对于“藏粮于地、藏粮于技”要求,从来都没有像如今这么迫切。我市是农业大市,今年市“两会”的《政府工作报告》也明确提出今后的工作目标: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,加快建设农业强市,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,促进农业稳产增效、农民增收致富、农村稳定繁荣。”各相关部门在对“藏粮于地、藏粮于技”的落实中,尤其是逐步将永久性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实施方案的制订,逐个拿出良田、良种、良法、良机、良制,集成组装综合性解决方案的设计等工作,既要与上级政策无缝对接,又要有本级的周密谋划,要一级一级地细抓到农村基层一线,具体落实在宿州的每一块田地里。

■ 王鸿任

版权所有: 拂晓新闻网 All Rights Reserved   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

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:34120180006皖ICP备09024216号-1皖公网安备34130202000028号

地址:宿州市纺织路拂晓报社   邮编:234000

www.zgfxnews.com copyright © 2009 - 2022